发布时间:2022-05-29 分类:教育频道 作者:seo 浏览:10029
全国例会后,我们将继续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以稳定经济,稳定增长的紧迫性是突出的。
2022年5月23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全国常务会议,部署六个方面33项措施稳定经济。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再次召开全国稳定经济市场电视电话会议,强调稳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还主持召开了“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分会场一路到县、团。我们认为,直接到基层的视频电话会议有助于迅速传达中央政府的态度。这次会议强调“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稳定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实施细则要在5月底前出台”,同时“国务院将督促地方政策的落实和配套”。我们预计后续相关政策会加快出台。
货币:预计将充分发挥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2022年4月金融数据呈现总量和结构双疲软的特点,应进一步努力疏通渠道。预计后续货币政策将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总量层面,后续总量货币政策操作仍有可能预期,预计信贷投放和引导将会加强,尤其是对中长期信贷投放的要求。第二,在结构层面,预计将加强定向救济,疏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广泛的信贷渠道。第三,在风险防范层面,预计将允许宏观杠杆率在合理区间内上升,中长期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一致。
财政:减税、退税、降费、增效、加快发行专项债券助力投资。
中国中常会强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出的减税退税2.5万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退税1400亿元以上,全年减税退税总额2.64万亿元
基建:扩大基建项目储备,加强金融支持,加快项目落地。充足的项目储备是基础设施发展的前提。全国人大提出“优化审批,启动一批新的水利项目,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运输、旧住宅区改造、地下共同沟等。”以及“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预计后续基建项目的储备会更加充裕。此外,全国人大强调“支持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要求加快专项债券发行。预计后续基建投资的资金会更加充足。项目审批和资金到位后,关键在于实地实物工作量的形成。反复的疫情导致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启动。预计后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基建项目落地进度有望大幅加快。
房地产:因城施策或持续加码,需要执行中央现有政策。目前,房地产行业仍然对中国经济起着支撑作用。我们认为后续房地产政策的落实可以从地方和央行两个方面来观察。一方面,地方房地产放松政策可能继续加码。今年4月以来,因城施策,以“四限”为核心的需求端刺激政策将进一步发力。另一方面,需要执行中央银行现有的需求方政策。2022年5月,央行提出调整首套房房贷利率下限、下调5年期lpr 15 15个基点的政策组合,已经充分体现了政策对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积极支持。短期来看,相应的房贷利率在执行过程中仍有70 BP以上的空间,中央政府进一步的需求端调整政策可能会持续。
消费:乘用车购置税分阶段减免600亿元。
力度较强,后续地方政府预计也将继续出台消费支持政策。当前消费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仅高于受疫情影响冲击最为严重的2020年2-3月,因此消费亟需一系列刺激政策托底。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零售总额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比重近10%,5月23日国常会在促进消费方面率先对汽车行业提出要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我们认为此处600亿专指燃油车购置税减免的可能性更大,假设单车补贴5000元,则1200万辆车受益,预计政策可持续2年以上,有望拉动108-180万辆乘用车新增需求。新能源车原有的购置税免征明年或仍将持续。预计后期地方政府亦会出台各自的消费刺激政策(例如地方消费券),但仍以地方财政支持为主,规模或相对有限。▍确保粮食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国家重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世纪疫情叠加国际地缘冲突,我国更需牢牢守住粮食能源安全底线,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将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机制,分配落实农资补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俄乌冲突后,国际粮食市场的不可依赖性增强,粮食供给更需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一方面,我国将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机制,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对涉粮违规违法问题或严肃问责。另一方面,政策将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在坚持并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外,今年还两批次发放共300亿元农资补贴,后续重点是将补贴分配到位,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的工作目标。
立足以煤为主国情,加快风光大基地项目开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一方面,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不变,要坚持先立后破,李克强总理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今年要坚决杜绝拉闸限电。5月23日国常会也提出,要落实地方煤炭产量责任,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加快办理保供煤矿手续,同时再开工一批水电煤电等能源项目。预计今年火电供给或得到充足释放,“运动式减碳”现象不会再度出现。另一方面,预计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将加速开工建设。2022年5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2022年一季度第一批约1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开工约8400万千瓦”,同时要“按照‘应开尽开,能开尽开’的原则,认真做好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预计目前第一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已经基本落实开工,后续将加快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建设,项目开工节奏有望前置。
优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3月以来,国内散点疫情频发,部分地区对货运物流采取层层加码的管控措施,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较大影响。4月中旬以来多部门连续出台措施,督促过度防控问题整改,确保产业链、供应链“不掉线”。5月23日国常会也提出,要优化复工达产政策,完善对“白名单”企业服务,保障货运通畅,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规定和收费,同时有序增加国内国际客运航班。预计后续防疫通行管控措施将逐步优化,简单实行“一刀切”劝返、违规设置防疫检查点、擅自阻断运输通道等现象将逐步消失,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稳住市场主体和保住重点群体新增就业或将助力改善整体就业形势。
疫情干扰下,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仅次于近年最高点(2020年2月,6.2%)。其中,18-24岁的青年人口失业率攀升至18%。现阶段稳增长稳就业的必要性加大。一方面,在当前企业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背景下,稳住市场主体是保就业的首要关键。此前,缓缴社保、稳岗返还等政策的推出或将有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资金压力,对“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根据人社部数据,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本次会议提到,“将利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补贴企业,支持吸纳高校毕业生”。预计人社部等多部门后续将形成合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包括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推进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等举措。此外,会议还提到“采取各种措施启动水利交通、基础城镇设施改造”,积极扩大近3亿农民工就业。
.klinehk{margin:0 auto 20px;}
来源为开封新闻网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