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青岛进行2022年第二轮集中供地,共有27宗涉及房屋的地块被拍卖。最终成交26宗,总建筑面积195万,成交总价105亿。绍兴路两宗地块被爆出,北部捷能地块流拍。无一例外,此轮土地拍卖仍以国企和地方企业为主。
业内人士分析,两个融合地块属于CBD板块,配套成熟,生活氛围浓厚,周边新项目少,是周边改善置换的好选择。因此,两宗地块分别吸引了10家和8家房企参与竞拍,包括华润、保利、招商、中海等龙头房企,最终均超过最高土地限价,转入线下争夺品质。
本轮唯一拍卖地块也位于市北区。从区位上看,其优势并没有其他老城区地块那么明显。该地块拍卖总价达到24亿元,是本次出让的最高总价。对于房企来说,现金流压力大。
所以从土地出让的条件来看,土拍的结果并不意外。不难看出,青岛第二轮土拍依然“冷热不均”。
对于青岛第二轮集中土地拍卖的结果,嘉里地产的研究认为,优质地块的推出将提振开发商的拿地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拍卖中不乏地产大鳄,如万科、保利、中海、徐夤、海信、康达、天一人和等。“无一例外,他们拍的地块都位于安全边界较高的区域,可以保证一定的市场流量。在土拍市场,对于房企来说,安全感是最重要的。”卓一数据首席分析师王玉林总结道。
呈现两级分化的不仅仅是青岛的土拍。比如最近北京第二轮集中供地也是“冰火两重天”。
5月31日和6月1日是北京第二轮集中供地。此次北京共推出17宗地块,总出让面积9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总起拍价559.7亿元。涉及朝阳、丰台、平谷、昌平、石景山、顺义六个区域。其中,7宗地块因只有一家房地产公司参与网上竞价而提前以底价成交,3宗地块流拍,因此只有7宗地块进入竞拍。
业内人士表示,纵观北京集中供地的情况,虽然有一些地段优越、土地转化好、预期利润率高的地块,但竞争激烈。但需要注意的是,17宗地块中仍有7宗以底价成交,还有3宗以拍卖方式成交,导致市场分化严重。
据中指院统计,截至5月31日,已有北京、杭州、合肥、青岛、苏州、福州、厦门等7个城市发布了今年第二批集中供地公告;受投放规模结构影响,第二批出让规模较第一批略有下降,7个城市规划建筑面积1401.57万平方米,较今年第一批减少10%。
北京第二批土地拍卖刚刚产生了500个小目标。6月15日,三批地块上架,仅用了两周时间。
这次集中供地涉及11个区,共有35块宅基地。网友表示“有量,但气势不如从前,也缺少二环、太阳宫那样的话题剧情,没有顶流。”
从土地拍卖结果来看,拍卖底价出让的地块大多位于未成熟区域,或周边竞得项目不理想,或与商业用地或苗圃用地捆绑。S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