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台经济助力普惠金融——开封新闻网

日期: 栏目:科技资讯 浏览:2144 评论:0
目前,普惠金融对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要从粗放型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而中小企业是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国家创新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在过去,普惠金融更多地意味着促进社会公平,但在今天,普惠金融更重要的功能是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然而到目前为止,普惠金融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难题。自2005年以来,联合国呼吁所有国家发展普惠金融,倡导人人有权获得合理的金融服务。中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成立了近万家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呼吁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现在很多大型金融机构都有普惠金融部门。然而,普惠金融的发展始终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获客难和风险控制这两个问题。在这方面,平台经济下的大科技信贷建立了两大支柱,或许有望解决普惠金融的发展制约。

第一支柱是平台,可以解决获客问题。中国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数量超过1亿。如何找到这一亿用户,了解他们的理财需求,难度很大。金融机构接触潜在用户的传统方式是在全国各地开设分支机构,这样更贴近客户,也更容易覆盖更多用户。即便如此,寻找大多数潜在客户的成本仍然很高。通过长尾效应,平台可以有效解决获客问题。目前,数亿用户坚持使用微信、支付宝、Tik Tok、美团等平台,具有革命性意义。今天,在中国的任何一片土地上,只要有智能手机和移动信号,用户都可能享受到同样的金融服务。大科技信贷会对门槛内的客户进行分析,评估其资质,然后想办法把他们变成信贷客户。

同时,大量的客户会在平台上积累行为,留下大量的数字足迹。这些数字足迹积累形成大数据后,可以帮助平台实时监控借款人的情况。传统模式下,银行以企业的财务数据为考核依据,基本是按季度考核;数字足迹是实时数据,可以看到用户当前的行为或交易,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更及时全面的了解客户对企业的评价。

第二个支柱是信用风险评估,可以解决风险控制的问题。中小企业、低收入家庭、农村经济等主体规模小,历史短,数量非常多,地理位置分散,不确定性高。为这些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对信用风险分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了大数据,我们可以评估两个方面:一是可以预测用户的还款能力,也就是借钱后能不能做点什么;二是预测用户的还款意愿,即做成之后是否愿意还款。

用大数据评估信用风险是可行的。典型的新型互联网银行,如电商银行、微众银行等,都是利用大数据信用风险评估进行放贷决策,平均不良率低于同类贷款。大数据风控一方面可以控制不良率,证明决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在传统银行贷款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人获得银行服务,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更重要的是,大数据风控不仅可以解决传统金融机构难以为小客户提供服务、控制信用风险的问题,还可以将贷款数据录入央行征信系统。也就是说,微众银行、电子商务银行等机构的借款人将不再是传统银行的“信贷白户”,可能因此获得银行提供的各种服务。

综上所述,一方面,大科技信用可以帮助平台获取客户,积累数据;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评估信用风险,这充分说明平台经济在改变金融体系方面是革命性的。事实上,中国的大科技信用在世界上起步很早。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目前中国在该领域的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公司创造了很多普惠贷款产品,比如规模小、期限短的贷款,这些往往是传统银行难以做到的。当然,这并不是鼓励传统银行遵循这种模式,因为它们的客户是不同的。但大科技信贷的服务对象确实是普惠金融的重要课题,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未来,移动支付、在线投资、大科技信贷、央行数字货币因其突出的普惠性,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平台和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会开发出更多新的领域,比如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财富管理和金融管理。

ass="ot1" href="https://1.jrj.com.cn/zntg/">智能投顾平台,以及产业链、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等。总之,数字金融在借助数字和平台技术解决金融难题方面大有可为,平台经济将更好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