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资讯 - 中国是否需要为楼市“松绑”才能保持5.5%的增速?-开封新闻网

中国是否需要为楼市“松绑”才能保持5.5%的增速?-开封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6-20  分类:财经资讯  作者:seo  浏览:9484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二季度中国经济继续承压,全年GDP预测引发广泛关注。5月26日,瑞银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4.2%下调至3%;摩根大通将预期从4.3%下调至3.7%。从海外市场来看,中国今年实现5.5%的增长目标压力很大。

国内经济学家会怎么看待市场上的悲观情绪?

本月31日,百度金融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如何稳增长提振信心?'主题论坛。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刘元春在论坛上表示,如果二季度增速保持在0.5%,上半年经济增长3%。如果下半年增速达到7-8%,全年5%以上的增长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会有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在刘元春看来,仍然可以有一个相对乐观的预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南南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认为,下半年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长8%的难度很大,今年实现5.5%的目标并不乐观。但潜力还是有的:除了基建,消费和房地产都可以作为切入点。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高,我们还有政策空间。

为了保持5.5%的增长目标,中国需要给房地产“松绑”吗?

而商品房和保障房又将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

下半年经济增速目标若瞄准8%,可以在消费和楼市上发力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但4-5月份以来,疫情对中国上海、北京等地造成了较大冲击,经济增速承压。六月已经到来,第二季度即将结束。从这个角度看,实现全年经济增长5.5%的政策目标压力有多大?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刘元春表示,与上一年的情况相比,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但二季度增长3.2%,回升9个百分点。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就目前的一揽子经济措施而言,有些比2020年的——要好,有些则不然。比如我们现在没有发行特别国债,今年的特别债强度和降息幅度都比当年小。

刘元春说,“初步可以看出,如果6月份疫情能够得到完全控制,那将是一个投资加速、消费大幅反弹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今年6月份的经济增长能够达到5%左右,那么第二季度的增长将达到0.5%左右。这样算下来,今年上半年的增速在3%左右,那么为了实现全年5.5%的目标,今年下半年的增速将达到7%-8%。

尽管会有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刘元春认为,“从第二季度开始,我们应该有一个相对乐观的预期。”

基于同样的计算方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执行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指出,我们的压力其实不小:去年达到了8%,因为前年基数低;今年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再增长5%实现全年5.5%的目标,并不乐观。

尽管有现实的压力,姚洋也强调,我们有潜力。

除了基础设施,还有两个方面可以作为切入点:第一是消费。在姚洋看来,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用正常的方式管理疫情,实现精准防疫,让经济活动持续下去,将有利于消费和经济增长。同时,另一方面,房地产政策可以放宽。

“让活水从

今年4月,房地产销售额同比下降30%。2020年疫情高峰期,下降幅度没有现在这么厉害。而且当年的下跌很短暂,楼市很快就回暖了。房地产甚至反过来成为经济复苏的动力。

  

  “可以粗略算一下,房地产对整个GDP的贡献是17%,房地产下降30%意味着GDP要负增长大概5.4%。”姚洋表示,房地产在前4个月给经济挖了一个巨大的坑,而且这种下行趋势并没有止住。从房地产政策来看,去杠杆肯定没有错、肯定是正确的,但是“三条红线”可能太猛烈了。

  为房地产融资划定的“三条红线”要求房地产企业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不得融资。根据“踩线”条数,房企被分为“红橙黄绿”四档,如果“三道红线”均踩,那么就会被列为“红档”房企。其目的之一是“矫正一些企业盲目扩张的经营行为”。

  不少人认为,这意味着“三道红线”将终结地产金融红利。

  在姚洋看来,如果把房地产比作一辆列车,它应该慢慢减速,而不是急刹车,“房地产还是要放松一点”。现在从消费端发力,通过降息和便利政策让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买房子,但是很多人看到很多房企处于“红色”那一档,估计就不敢买了。这样一来,有关企业可能收入就减少。在失去流动性以后,极有可能就垮掉了。

  据姚洋粗略估计,在2020年、2021年前半年,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1/3左右。站在这个角度上,对于现在的经济恢复,房地产行业表现不容忽视。叠加疫情的影响,4月份楼市销售额不理想,企业和老百姓如今需要一些确定性的东西。

  保障型住房:一箭多雕

  刘元春指出,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居民购房支出和其他消费的关系问题。

  刘元春表示,消费是经济的核心变量,同时房地产是整个经济的支柱产业。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市场型房地产的火热,往往导致居民负债率高企,从而在楼市繁荣的时候,将居民消费挤了出去。

  在过去二十年里,住房类消费支出上涨,以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分母的负债率大幅上涨,这也意味着在稳定中国经济、发挥房地产作用方面,我们现在需要一些技巧。

  刘元春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政府轨要发挥作用,市场轨要适度放开”。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各个地方可以因城施政,包括贷款集中度的管理以及居民房贷利率,要适当放开。不过在他看来,这些举措仍然难以弥补今年经济的下滑。

  刘元春表示,更为重要的一个举措是,政府要在保障型住房上发力,通过“政府轨”给广大中低收入,特别是农民工提供廉价住房。一方面,这可以保障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反弹;另外一方面,这也可以启动他们住房相关的消费。

  “现在可能要想一些特别的招,要想一些在促投资、促消费、保民生、促进社会安全网、稳定网等方面,一箭几雕的事情。这个工程的确要做,并且这种事情只要政府立竿见影,那么低收入阶层的老百姓、接近3亿的农民工会喜笑颜开的。这也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虽然国家债务率会有所高启,但是这种债务率的高启对经济质量的改善,对老百姓心态的改善,对彰显社会主义特性是非常有好处的一件事情。”

 

.klinehk{margin:0 auto 20px;}

快捷导航
最新发布
标签列表